(一)我们的选择:重视古典的现代基督教教育
我们预期的基督教教育,是重视古典的现代基督教教育。
强调的要点首先是“基督教的”。“基督教的”是建立在跟世界不一样的人观的基础上,不认为人和人是一样的,人有重生的人和没重生的人。基督教教育以重生为目标,以重生为前提。基督徒生命中有跟自然人、没信的人不一样的人格动力结构。所以这个教育是以重生为目标,对重生的人以重生为前提,教育目标是培养有明确福音使命感和实际能力的带职或全职的福音工人、未来的教会和社会中坚;是以圣经的知识、福音原理、圣经道德价值,特别是以基督论为中心的圣经人论为基础来理解和实施的教育。
教育的环境:以家庭、教会、学校这三个为主导性的教育环境。
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特征是古典的。学习古典语言、古典知识和课题、古典方法。当然在中国的环境里也包括中国的古典,但我们也学习西方的古典,不仅是古典的语言,也学习古典的知识和古典课题,并且使用古典方法:文法、逻辑、修辞。为什么学古典知识?我们会很惊讶于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就能看拉丁文的书。但对于孩子来说,学拉丁文和学英文是一样的,就知识本身而言,拉丁文绝不比英文更难。区别只在于教英文者众,教拉丁文者少。同理,古典语言并不比现代语言更难,只是学习的环境和条件不同而已。
拉丁文与英文
但是古典知识却比现代知识好学得多。现代知识是建立在知识上的,因此只有通过学才能知道,而跟体验多少是隔开的。但古典知识是可以通过直接的经验、内省和简单的使用概念就可以获得,并进行古典式的追问和思考。例如,北京和成都的市民哪一个的幸福度更高?这是一个相当现代的问题;但古典的问题是:什么叫幸福?孩子们可以自己参与进来,讨论这个问题。人什么时候会感到幸福?使不同的人都感到幸福的是什么?幸福就是有个漂亮的玩具吗?哪个玩具?……孩子们可以讨论这类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人们通过直接的内省、体验和试图区分不同的概念、方法就可以进行的。但成都和北京的市民谁的幸福度更高,却是一个相当需要技术手段才能解决的问题。作为知识来说,古典知识比现代知识更直观。虽然更质朴和直观,但所问的问题却是更核心的。又因为问题本身是经典的,就有更广泛的解释能力。当然对我们来说还有重要的一点,即它是圣经语言。希腊文、希伯来文是圣经语言,而拉丁文是基督教传统所寓居其中的文化。
古典方法跟现在的学科教育有很多的不同。但中国人是比较熟悉古典方法:辨识,背诵,默写,仿写等。现代人讲的是自我表现,但古代人的学习很多时候是模仿。自我表现时,人是要用自己的独特性来突破他人。那么我怎么突破自己呢?仿写别人,模仿别人。我进入到别人的经验去感受,然后我就被突破。
默想和体验。中国古人在学习中是强调默想的,并且通过体验来认识,内省一直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方法。有时深感有一些教牧因为平时缺乏内省的功夫,在牧养时显得找不到感觉。耶稣告诉我们爱的方法是内省:你愿意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人。所以我们爱人的方法训练中有一项是内省。默想和体验、交流和讨论、逻辑修辞,也包括劳作和体育。
《上林赋 》 司马相如 书法描红
但是它必须是“教育”。今天有很多人在做基督教教育,且不说是不是基督教的,有时我直观感到那就不是“教育”。为什么教这门课、不教那门课,为什么做完这件事后做那件事?这中间是有客观逻辑的,而教育的设计者根本不考虑这些——“之所以有这个课程,因为我们能请老师;之所以没有那个课程,因为我们暂时没找到老师。之所以这个课程这么教,因为这个老师偏偏喜好这样教。”基本上教育要考虑两件事:第一是学习者自身的人格和心智的发展有客观逻辑,因此必然有先学和后学的。第二是知识的结构本身也有客观逻辑,一些知识是另一些知识的前提,而不可能反过来。如果这两个都不考虑,那就不是教育,教育应该是专业的、合理的、有效的,是基于传统教育信念和现代教育研究成果。我相信传统教育信念,教育信念是关于目标和基本的教育原则,我相信现代教育研究成果和里面的一些技术手段。
(二)教育的五个方面
E. 学识和能力
D. 性情和品格
C. 敬虔和信念系统
B. 习惯和纪律
A. 体魄与力量
教育的五个方面是ABCDE这样从下往上走的,所以作为教育最基础的不是学识和能力,而是体魄与力量。体魄与力量是身体的发育和控制,并形成“种”在身体里面的习惯和纪律,然后基于这两个,人才能进入到一个生活规范中,才能对他做敬虔和信念系统方面的建立,而这三个合起来帮助他形成性情和品格,再以这四个为前提来获取学识和能力。
中国古代认为在人的生命中有五个维度,即仁、义、礼、智、信。古希腊认为人有四种德行:勇敢、节制、公义、明智。“基督教青年会”(后来成为彻底的自由派)有五个道德性的价值:灵、德、智、体、群。在圣经里面“群”会让人产生怪怪的联想,这里是指社群关系,即人的社会性。一个人灵性很好,品格操守很好,才智也不错,身体也好,但说两句话就翻脸,这就是他在“群”这个部分里面显得弱。
我们再从教育的角度设想A开始,甚至可以说越往底下越重要,放在最上面的是最显出来的,但其实在这五个中是最不重要的。
A.体魄与力量
身体力量和人格力量是相关的,虽然常常会有例外,但一般来讲孱弱的身体很难有强大的人格。人身体里的激情、动力也和身体本身的活力有关联。这个人有热情,这个人节制,这个人勇敢……这些都直接带着身体性的特征。甚至于当我们说一个人圣洁的时候,也有一个基础,就是生活有规律、有秩序。
一个相当注重某方面品格的人,比如他的房间总是那么乱的话,基本可以设想他在面临对他而言很真实的引诱、试探时,肯定会出事。屋子一直乱可能说明他基本的人格倾向是按当下的感觉行动,而不是按照纪律和秩序行动。外出时他没办法,要守规则,不然别人会骂他,但在自己的窝里没人管他。这些会构成他的人格基本特征,所以连圣洁都会跟一个人的身体控制相关。
除了协调性和健美,身体强壮也有它实际的功能,比如防身和保护弱小。还有就是身体上的这种训练会训练人的意志力,以至于在遇见一般的艰难时,有过这种对抗训练的人往往会更有力量。美国很多名牧都是运动员出身。据说,在美国有两件事造就有力量的社会性公众人物,即运动和个人推销。如果你真要去服侍,又要上班,晚上要带小组,还要照顾家庭,你就需要被训练,身体不能太弱。
B.习惯和纪律
不久前有一个得诺贝尔奖的非中国籍华人,有人问起他:您受过的教育中哪个部分对您后来的事业影响最大,帮助最大?他回答说:幼稚园。记者以为他开玩笑,他说不是,我在那里学会了对人说:谢谢、请、对不起,我在那里学会了饭前便后要洗手、东西要摆放整齐、诚实待人。那确确实实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些非常基本的训练是后来更复杂的专业交往规范的雏形。后来的不过是这些的延伸而已。
整体来说,我们在这种习惯、纪律,特别是约束这方面的训练上,教育体系是极差的。受过训练的狗无论多么想吃肉,没有主人的许可它不敢吃、也不会去吃。这样的狗做看家狗,是不会给贼留多大余地的。我们可能都没受过这个训练,所以我们在生命中遇到想要的东西时直接就要了,不去管主人愿不愿意,不去看主人的眼神,不去问他是否许可。狗不是天性如此,而是受过训练的。但我们有事后的惩罚,却没有之前的禁止和训练过程。婴孩期就可以对孩子去做的训练没有去做,等长大了之后就出了很多问题。
C.敬虔和信念系统
信仰:最开始的是内容,是伴随着激情和经验的对于福音的确知、决断、持守。
神学:这是一个子系统在彼此关联中理解的真理系统。
准则:由此形成犀利、准确的灵性和道德的分辨力,然后基于这个有的自我约束。
阅读圣经并一同祷告!
D.性情和品格
基督徒是“新”人,这个新人有新性情。新性情是怎么来的?是圣灵内住来的,也是从话语的教训来的。有圣灵内住,懂得神的话,若没有训练,你里面是有新性情,但你表现出来的却是老性情。新性情在里面哭、叹息,外面却嚣张地喊叫着:我是我。为什么?不是说你没真信,也不是说你没受过话语的训练和学习,而是没有操练。新人是圣灵内住、话语的教训以及操练而出的新天性。这样的一个内心世界要丰富而且纯洁,品格正直、诚实、仁爱、良善、性情。
F.学识和能力
学识和能力这一部分首先会涉及到基本知识,掌握一些概念、事实、关系、原理,主要会涉及到记忆的问题。这些知识之间有某种逻辑结构,涉及到关系的问题,在关系中理解这些基本知识。其实没有谁缺乏学习能力,我常常惊讶于北京的街头有的人可以三、四个小时,甚至是中午不吃饭连续地打麻将。打麻将有非常基本的跟学习差不多的过程。基本上是两件事,一个叫抓牌,一个叫按照一种规则把这些牌组合起来。抓牌,就是获得基本知识记忆的部分,组合起来的过程实际就是逻辑和理解——而我们在学科的中称之为研究和思考。
但还有一些对人的构成来说可能更重要:体验和表现。在这两个部分中,我承认古典教育是弱的,尤其是表现。人其实不是相信自己理解的东西,而是相信自己很强地在体验着的东西,那会是非常根本的部分。因此人会怎样体验,然后容易怎样使别人去理解一件事,往往会跟他怎样传递体验和他的表现有关。大部分情况下,艺术活动和娱乐往往会教我们这个,孩子们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做艺术活动,他们会说“我们玩爸爸、妈妈和孩子上医院的游戏”,即“过家家”,那时孩子是在唤起自己的经验,然后再模仿、表演。我记得我的孩子玩过家家时,通过游戏把自己在和我的关系中的很多怨气都表现了出来,那是她自己经验很强的参与的过程;学校的教育中往往却把它当成有害的部分去掉,但它是人格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还有就是操作。计算机的编程是最基本的操作性的思维,下象棋也是。有的人认为象棋涉及到逻辑思维,这个说法不算很准确,虽然有推想这样之后的下一步棋如何下,但是这个推想基本不是逻辑思维,而是一种程序性的思维。但是会这样推想的人将来知道如何做事。
整体而言,因为是古典教育,教育的基本过程是强调通过对典范文本的学习、背诵、模仿、练习、反复的默想,以及体验,来形成内在的感受与反应的心理结构。这是一个学识和能力养成构成的特征。不断地熟悉典范文本,然后体验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内在的感受与反应的心理结构。这有点类似于设想学习是通过典范文本在里面建立某种程序的过程。这是非常低级的程序还是非常高级的程序?如果让一个孩子在学音乐时,一开始就学很多乱七八糟的音乐,等到了真该对音乐有感觉时,他就已经乱了,不知道什么是好听,什么是不好听,不知道怎样是可以的和不可以的,而通过典范文本来形成比较高雅的判断力之后,则会很容易分辨,形成感受和反应的心理结构。
《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的(1931)
(三)主要科目:初步的设想
以下是关于具体的学科的科目的设想。不同的学段中课时的含义可能不一样,比如小学低年级一个课时可能相当于30分钟,小学高年级一个课时可能相当于40分钟,高中一个课时可能是50分钟或者60分钟。但不管课时长短怎么样,基本设想是一周30课时,因此我会用6/30或10/30之类的表达方式,是指某个科目的课时量整体所占的比例。另外,因为有些科目在某些年级没有,而在某些年级中则会比较多,比如历史可能是在初级小学阶段只占1/30,但在初中或者高中可能会达到2/30、4/30。
1.敬虔课,6/30
我会把跟信仰训练有关的课程称为“敬虔课”。主要是四类课程:圣经、教义、原典研读、基督徒的生活侍奉。
圣经:学习圣经语言,比较深地背诵、默想、解释、体会圣经中的伟大篇章;到了年龄稍大些时学习解经的原理和应用;也一直伴随着专卷的讲解。
教义:古代信经的讲解、威敏信仰准则的研究、系统神学。初级阶段可能会学古代信经讲解等,等到了初中高年级或者高中开始学威敏准则、系统神学等内容。
原典研读:古代教会著作的研读、基督教要义、路德的著作、清教徒的著作等。慢慢进入高年级可能有一些人会读拉丁文或者英文的原著。
基督徒的生活和侍奉:灵修、个人布道、生活纪律、教会侍奉等,也学习基督徒公共参与的原理和宣传。
2.语言文学,10/30
占整个课时的1/3,比敬虔课还多,加上敬虔课本身又是一个语言的应用,所以语文一直是非常大的课,其中,中文占5/30,英文占3/30,还要学习古典语言和第二外语。
3.艺术,2/30
包含舞蹈,音乐,戏剧,美术,电影。随着年龄不同可能会有不同的强调点,但是一直会有各种各样的艺术活动。
4.数学,3.5/30
5.科学与技术,3.5/30
6.历史,1/30
学中国史、世界史、教会历史、原典导读。世界史是以欧洲史为中心,现在的人写世界史有意地打破以欧洲史为中心的做法,但我觉得上帝让世界史以欧洲史为中心。所以对我们来说,除了学中国史之外,学以欧洲史为中心的世界史可能是更合理的。
7.社会与人文,1/30
法律、经济、社会、心理学、原典导读。
8.哲学,1/30
主要涉及到三个:传统逻辑也就是形式逻辑、哲学史、原典导读。
9.体育
虽然不知道体育教什么,大概有能让人身体强健,有约束力,能够自我约束,能够协调身体这类的各种事情。
(四)学制与课程(1+3)+(3+3)+(2.5+1.5)
中国现在的633学制在世界范围来说也是普遍的,整个来说世界的大国的学制都是633。美国有时候会表现为534(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但实际仍然是633。我自己在不断地思考学制的时候觉得还算合理,主要从心理年龄来说,孩子从9岁到12岁和从12岁到15岁,整个智力上没有特别大的飞跃或特别明显的变化,但是从6岁到9岁和9岁到12岁是非常不一样的心理年龄。所以我们设想的学制是363,不是633,然后在前后又各加一年,为了使高考不至于非常压制我们的学生,让他们可以更有余地地学习,这样实际就变成了464。第一年有学前班,然后有初级小学三年,高级小学三年,初级中学三年算作是一个学段;然后把高中分成两个部分,两年半是正常的学习部分,一年半是正常学习部分的延伸和大学入学预备。
一年学前预备
在课程的设想中,学前预备的阶段里不学太实质性的内容,学礼貌、养成纪律习惯,但是有意识地设置语言情境让他们学习好好说话,在玩中学艺术和体育。但这一切过程中始终强调的是让他们顺服权威,接受外在的要求,服从纪律,这样形成一种生活秩序。
三年初级小学
在初级小学阶段的三年里,主要学习敬虔、语言、艺术、体育,没有一般意义上的数学,数学会放在常识里,如学习看表,认识1毛、2毛、1元、2元的钱币,也认识物品的价格,知道6.3元是什么意思,然后让他们用扑克牌之类的方式学习简单的算术游戏。也就是他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基本熟悉数的概念,而不是直接进入到运算的学习。其实今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运算数学,最后导致的是孩子们因为实际不能理解数学,而是用记忆力学数学,破坏掉他的数学思维。本来数学思维是通过明确的确定量和空间的关系并按逻辑的方式得出精确的、排他的结论,但是这个过程因为是通过记忆来学习,而不是通过逻辑来理解,最后大部分孩子到了真正学数学时反倒笨了,是因为破坏了他该有的数学思维。然后到了相当于四年级时,再进入到现在有的规则运算的学习可能会更容易。
三年高级小学
到高级小学阶段学进敬虔、语言、艺术、体育、数学,一开始学科学、制作、社会,这时也开始学原典,包括中国的、外国的。
Hora 学校 · 孩子们的建造课
三年初级中学
然后接下来是初中三年,内容差不多,但在学科性上肯定要强很多。
两年半高级中学
到高级中学基本上是一个相当严谨的学科学习,数学、语言、哲学、科学、历史、法律。法律为什么要学?法律是以一种精确的方式来判断什么叫公正,若是大家都会像律师那么思考的话,人和人交往会少很多事。程序上对吗?证据够吗?这个时候谁应该负责哪一部分?这类的东西是通过一些基本的不断的训练,学完之后他们对人情世故的了解,不单是打官司的问题,而是他们自己了解怎么处理这些问题会很严谨和明晰。我一直希望一些法律工作者能够为孩子们编法律读本,不是学第一条第几项第几款之类的,但这也要学,最重要的是以一种相当明确的有效的方式确认责任、公正等这种观念,所以会涉及这个。AP课是为了让他们考大学方便。
一年半大学预备
最后一年半是大学预备,除了继续这种学科教育之外,可能更多的是孩子们自由的预备。
另外提一下这里说的具体课程设计只是初步的设想,是让大家大概知道我们要做的是什么事。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五)课程的特征和方法
初级小学阶段
小学阶段可能更多学习辨识。你会用心听吗?你认得你小区里的草吗?你在生活的小区里知道这些草的名字会比不知道这些草的名字活得更有意思。你认识你家门前的树吗?在树还没结果前你能认出这是什么树吗?孩子们会认这个和不会认这个不一样。小时候他不需要学生物学的原理,但是他认得周围最常见的这些时,有名字和没名字不一样。亚当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起名,所以我看到的草都有名字。如果有一个草没有名字,你就发现了,那么你可以给它起名,但是你的方法要科学,那么这就一直是它的名字。要认识星星和石头,也要认识叔叔阿姨,鼻子眼睛最直接的认识。还有认东西,当然很小就可以认,但稍大点的时候可以认得更具体点和更细致。如果小孩子能很容易辨认植物的特征,他一生可能会喜欢植物,无论它做不做这个行业。如果小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认得不同的石头,他知道这个石头是干什么的,他一生可能会对所到的地方的石头比较敏感。这是兴趣,这些兴趣会使世界向他是打开的,仅仅是小时候不需要理解。仅仅知道名字那叫辨识,中国古代把辨识叫格物。
《夏天的喜悦》赫尔曼·西格 美国
然后也通过体验来学习操作,不是学原理,而是做各种各样具体的东西,背诵、模仿、表现。这些过程主要通过游戏,也通过戏剧,小孩子不需要另外一个人写剧本,他直接就会,故事、表演、比赛等方式。
高级小学和初级中学阶段
高小和初中阶段被看为差不多的阶段,是从初级和简单的概念慢慢发展为逻辑、理解,仍然继续操作、体验和表现,主要通过背诵、阅读、戏剧、制作、书写、练习、讨论等方式。
高级中学
高级中学进入到综合理解批判性、严谨的专业性,这时候通过阅读、写作、辩论、演讲、设计、练习等方式。
(如文章不便采用您的肖像,请与我们联系。)